文章來源: 2022年第4期《黨建》雜志 發布時間:2022-05-16 10:28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用“十個明確”進行了概括?!饵h建》雜志近期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界圍繞“十個明確”的研究狀況進行梳理分析總結,對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展望和建議。從本文開始,我們將陸續刊發這組系列文章,以饗讀者。
“十個明確”研究述評系列①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重要論述”研究述評
陳金龍 崔雅稚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用“十個明確”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作了進一步概括。其中,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論述列為“十個明確”之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全黨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理論界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重要論述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
研究重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界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重要論述展開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研究。理論界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重大論斷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生成依據和價值意義。
生成依據主要從歷史、理論、現實三個維度進行闡釋。一是歷史依據。研究認為,堅持黨的領導是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總結,是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結果,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規律的凝練,具有歷史客觀性和必然性。二是理論依據?;诳茖W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理論界追溯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的基本原理,對中國共產黨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的具體成果進行了總結,從理論維度闡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聯系。三是現實依據。結合黨的領導的具體實踐,理論界研究認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者和引領者,是改革開放的開啟者和創新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推進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者,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的認識。
價值意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強化黨的領導地位。研究認為,將中國共產黨領導上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更加突出了黨的領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新時代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化認識黨的執政規律,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回答“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具有重要意義。二是創新發展理論。理論界從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系的梳理中把握本質特征,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在結構的深入認識、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科學把握、對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創新理解、對社會主義發展歷史邏輯的深刻總結等角度進行理論闡釋,揭示了這一重大論斷的理論創新。三是促進法治建設完善。理論界認為這一重大論斷的提出,有利于將黨的領導由政治原則轉化為憲法規范,賦予中國共產黨以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來引領社會主義發展完善的責任,是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保證。
2.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研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理論界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論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從生成邏輯維度對這一論斷進行多角度闡釋。主要從四個視角切入:一是歷史視角。研究認為,這一論斷為黨的百年奮斗取得的系列偉大成就所證實,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二是整體視角。有學者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制度的根源性優勢,是其他制度優勢生成運行的根本保障”。三是比較視角。理論界在將黨的百年奮斗歷史與中國近現代歷史、與西方政黨制度等進行比較中,闡釋了這一論斷的科學性。四是實踐視角。理論界從中國共產黨領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具體實踐進行了系統研究,揭示了這一論斷的實踐意義和當代價值。
另一方面,從現實邏輯維度對這一論斷進行研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面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理論界對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度層面解決這些實踐問題的重要論述進行了梳理和總結,研究了解決這些實踐問題的基本思路、政策指向。如有學者將新時代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重要經驗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概括:加強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善于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改革創新激發新動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運用唯物辯證法,正確處理一系列重大關系;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重視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關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研究。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反復強調的一個重大政治論斷。有學者指出,這是從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建設話語中得出的結論,具有理論合理性;這是由我國國家性質和國體政體所決定、國家憲法所確立,經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所檢驗的,具有歷史合理性和實踐合理性;這是黨在新時代保持政治先進性的內在要求,是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現實需要,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必然選擇,具有價值合理性。
在關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主要體現在引領政治方向、統領政治體系、決斷重大事項、領導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中,有學者認為,黨的政治領導力的核心意蘊是聯結政治領導哲學、政治領導科學和政治領導藝術等方面能力后的凝結與升華,表現為把握政治方向、防范政治風險、駕馭政治局面、完成政治任務、提升政治本領、凝聚政治共識和動員政治力量。
4.關于全黨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研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世情國情黨情變化對黨的建設提出新要求,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明確作為對廣大黨員、干部和各級黨組織政治上的基本要求。
理論界對“四個意識”的研究主要是從由來、內涵、要義等幾個方面展開的。有學者認為,“四個意識”是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從嚴管黨治黨的重要抓手,是黨員干部、各級黨組織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的基本條件。也有學者認為,政治意識是管方向的、管總的,確保全黨正確方向和正確立場;大局意識主要是要協調各種關系,確保局部和整體協調一致;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是關鍵、是鮮明指向和衡量的標準。
理論界對“四個自信”的生成依據、科學內涵、內在關系、價值意蘊進行了具體分析,提出了堅定“四個自信”的實踐進路。有學者認為,“四個自信”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偉大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是推動歷史發展、提升斗爭精神的戰略定力。也有學者提出,堅定“四個自信”關鍵在于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增進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知,強化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把握客觀評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法。
對于“兩個維護”的研究,理論界分別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進行了系統闡釋。有學者認為,“兩個維護”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寶貴經驗,是全黨在革命性鍛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最高原則;“兩個維護”是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的基本原則,是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新時代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現實要求。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 鵬攝
主要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界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重要論述的研究,具有歷史研究和現實研究相結合、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相結合、多學科視野方法的交叉融合、高度的自覺性和組織性等特點。
1.歷史研究和現實研究相結合。現實由歷史發展而來,不了解歷史難以把握現實。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領導制度、領導方式、領導能力是在黨的百年奮斗實踐中形成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論述是總結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實踐、歷史經驗得出的結論。理論界在研究該課題時,注意從歷史的維度進行追溯,闡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依據、歷史經驗,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提供歷史支撐。同時,理論界的研究,更多是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出發進行探討,闡釋了新時代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意義、實踐要求,說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需要解決的問題,體現了服務現實、回答時代之問的研究取向。
2.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相結合。實證研究要求從事實出發,客觀呈現事實。理論界在研究這一課題時,結合了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鐵和航天技術發展等具體事實進行分析,通過事實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優勢和由此形成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同時,理論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優勢、特征、地位、作用等問題的闡釋,具有規范研究的特點。比如,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這一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四個是”的觀點和闡釋,就屬于規范研究。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相結合,增強了研究的解釋力和說服力。
3.多學科視野方法的交叉融合。中國共產黨領導既是歷史問題,也是現實問題;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既是政治問題,又涉及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理論界的研究,具有多學科參與、多視野觀察、多方法透視的特點。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政治學、法學、歷史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學科的學者,從自身的專業視野、研究方法展開研究,形成了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既揭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蘊含的深刻學理,也深化了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實踐的研究。
4.高度的自覺性和組織性。伴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理論界對其研究逐步展開。黨的十八大以來,基于研究的責任擔當和現實訴求,理論界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要課題進行研究,體現了理論界的學術自覺,為建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出了貢獻。同時,為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闡釋,經黨中央批準,全國先后成立了18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院)。黨的十九大以來發表的一系列研究文章,許多是以這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院)名義刊發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院)成為新時代重要的學術研究和宣傳平臺。
研究走向
隨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不斷豐富發展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理論界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重要論述的研究將繼續和拓展,并呈現新的研究趨勢和走向。
1.回歸文本:科學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重要論述的理論構架。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界論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論文較多,但全面、系統研究和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重要論述的成果并不多見。研究者多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論述為指引,圍繞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主題,選擇相關問題進行拓展性研究和闡釋,而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重要論述的總體性研究關注不夠?!墩搱猿贮h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等文獻的出版,為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重要論述提供了基本依據?;谶@些基本文獻,結合新時代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取得的顯著成效和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揭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重要論述的基本內涵、體系結構、內在邏輯、基本特點,詮釋其理論貢獻、實踐價值、實踐成效,是理論界應當進一步關注的問題。
2.面向實踐:研究闡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實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進程,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應對挑戰,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對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提出了新的要求。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如何進一步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如何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如何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引領時代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進一步完善人類文明新形態。對于這些中國共產黨領導面臨的新的實踐問題,理論界應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對策和建議。
3.更新方法:多學科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黨的全面領導是全方位領導,覆蓋各類組織主體;黨的全面領導是全領域領導,覆蓋各項事業;黨的全面領導是全過程領導,覆蓋黨和國家所有機構履行職責全過程。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領導如何實現,需要借鑒多學科的理論、方法進行研究,需要多學科的視域、范式提供支撐。在現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手段研究黨的領導能力、領導方式顯得尤為必要。
4.拓寬視野: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優勢。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優勢是相比較而存在的,要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優勢,就要與西方政黨制度進行比較,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優勢究竟體現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能具有這些優勢。中國共產黨領導及相關制度的建構,是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為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置于人類文明發展的長河中進行考察,更能彰顯其獨特價值和意義。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主題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關注。海外學者從理論建構、制度設計、領導力等維度對中國共產黨領導進行闡釋,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作用進行了具體介紹。將這些成果引進到國內,給予客觀分析和評價,并對國際學術界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誤解和偏見進行剖析和批駁,有利于推進國內外學術界正常學術交流的開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實踐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黨的領導弱化、虛化、淡化、邊緣化的問題得到了根本改變;圍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學術研究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為今后一個時期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重要論述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